冬季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1227/10122890.html 极目新闻记者周浩 视频剪辑殷悦 00:525月30日,广州市新增境内确诊病例4例、由原已公布的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14例。在荔湾区继续核酸筛查的基础上,全员核酸检测范围进一步扩大,区域覆盖至越秀区、海珠区全域以及天河区、白云区、番禺区的重点区域。 广州正和新冠病毒赛跑。疫情之下,广州的人们,也在用各自的方式,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考验。 守着服装加工厂的老板 5月30日清晨,吴鑫(化名)醒来看了看手机,服装加工厂没有新增订单,但他还是起床到厂里去。 来自江西的吴鑫,在广州已扎根多年。如今的他,在海珠区的瑞宝制衣城开了个服装加工厂,有二十来个工人,生意不算红火,但还算稳定。 吴鑫的服装加工厂依赖广州十三行衣服批发市场生存。批发市场来了订单,运送原材料到厂,吴鑫就组织工人开始生产,制作成衣,一般一天能完成几千件。 最近几天,位于荔湾区的广州十三行内,店铺纷纷暂停营业,这意味着加工厂的订单量会随之减少。 但好在服装加工厂正常经营,吴鑫还能接外贸单,组织加工生产。 上午时分,吴鑫和厂里的工人收到通知,到村里的核酸检测点检测核酸。吴鑫并不担心,在此之前,他和厂里的大部分工人都接种了疫苗。 中午12时许,吴鑫组织工人到指定地点排队。站在核酸检测的长队中,吴鑫觉得这段经历特殊,他拍起视频,记录这一时刻,发布在网络平台,配文“广州加油”。 因检测停工一个多小时后,吴鑫的服装加工厂内,工人们又熟练地操作起机器开始工作。看着面前的机器,吴鑫觉得安心。生产夏装的旺季马上就要过去,吴鑫希望抓住旺季的尾巴,在保证员工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接单生产。 线上介绍房屋的中介 “先生,您再看看这一套。”在天河区的一家房屋中介公司内,卢光(化名)面带微笑,向手机那头的客户介绍着一套房屋。 从江门定居广州海珠区后,卢光已经做了几年的房屋中介。 由于广州确诊病例增加,不少小区对外来人员管理更加严格。一些小区的业主会告诉卢光,过段时间再带客户上门看房。 卢光表示理解。难以线下带看,他就把目光锁定在网上。这几天,卢光仔细地更新了网站上的房源信息。有客户在网上看房后,他就通过视频聊天,为其做讲解。 过了一会,家中的妻子打来电话,称已经出发前往江门。他应了一声,这是他和妻子共同作出的决定。前几天,女儿所在的幼儿园通知停课一周。与其让女儿在家待着,不如让妻子带她回江门老家住几天,还能见见久违的长辈和玩伴。 5月30日当天,卢光也收到了核酸检测的通知。他到海珠区检测点时,发现队伍排起长龙,就回到公司继续上班,另找时间。 志愿者在员村卫生服务中心,维持现场秩序 晚上7时许,又有客户向卢光咨询房屋信息。临近晚上8时,客户突然提出中断对话,称“快到预约疫苗的时间了”。对于大家接种疫苗的热情,卢光深有体会,因为不止是客户,他的同事们也会每日掐着时间预约接种。 晚上8时许,得知一个核酸检测点没人排队,卢光和同事立即赶往那里,在几分钟内完成了核酸检测。当时暴雨没有完全停下,他看着雨棚里穿着防护服忙碌的医护人员,忍不住拍照留念。 卢光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去年最严峻的时候已经过了,做好防护,听从通知,相信这样的日子很快就会过去。 为疫情四处奔忙的志愿者 林兴(化名)是华南农业大学一名研究生,也是一支志愿服务团队的负责人。每天,他都需要根据团队最新的人员情况,分配前往不同疫苗接种点的志愿者,5月31日这天也不例外。宿舍里,林兴不停回复着消息,和各个疫苗接种点对接。由于学校出入管控,他们外出进行志愿服务,还需要提前向学校报备。 志愿者测量体温,检查健康码 5月31日下午1时许,林兴提前来到天河区一个疫苗接种点,准备协助完成接种工作。林兴熟练地穿上防护服,维持着现场的秩序。没有扩音器,他就扯着嗓子指挥现场的人群,引导他们按划定的区域排队。这项工作,他已经做过多次。早在4月初,林兴就带着团队,为新冠疫苗接种提供志愿服务。“所有接种疫苗的准备工作我都做过。”林兴说。 下午2时,预约接种的市民开始进场。市民核查完基本信息并测温填表后,林兴会检查他们的登记表是否填写完整,并引导他们录入信息,接种疫苗并留观。 两个小时后,狂风伴着暴雨呼啸而至,接种点的帐篷被吹得吱呀作响。林兴不得不趟过积水,引导着冒雨前来的市民。 傍晚,结束了4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林兴和医护人员互道感谢,踏上返校的路。当晚,他还有课程安排。 林兴的手机里,最新消息传来:广州暂缓新冠疫苗个人预约。这意味着他的志愿团队暂时无法开展疫苗接种志愿活动。但林兴说,他已经和各个核酸检测点开始对接,一批队员正奔赴检测点,开始新的志愿服务。 双手被汗水浸褶皱的护士 小思(化名)是一名95后护士,医院的急诊科工作。因为核酸检测人数猛增,她已经连续工作多日。 小思一天需要工作好几个小时,这几日,她经常连续工作4小时,有时是进行核酸检测,有时接诊发热病人。 5月31日,穿好防护服,戴上防护面具等装备,进入检测的房间坐下,小思新一天的工作又开始了。 越秀区正在进行核酸检测 贴标签、采集咽拭子、装袋等手续,小思已经烂熟于心。平均下来,她1分钟能为2人进行核酸检测,半天能检测四五百个人。碰到听力不太好的长者,则需要多花一些时间,大声和他们沟通,反复核对信息。没过多久,汗水就会浸湿防护服内的洗手衣。炎炎夏日,检测者的每一声“谢谢”,都像一阵风,让小思感受到一丝清凉。 但门外等候检测的人排成圈,小思根本顾不上休息。两个多小时过去,小思感觉到了自己的体能极限,她只能稍微压低声音,用更大的力气抬起手臂,为后面的人进行检测。 四个小时过去,小思终于能脱下防护服喘口气。此时的她,身上的衣服早已湿透,脸上出现口罩的压印。脱下手套后,被汗水“浸泡”的双手发白,满是褶皱。 小思感觉自己的体力不算好。往往一个上午的高强度工作过后,她就会浑身像散架一样,连抬起胳膊都觉得累。片刻的休息之后,新一轮的工作开始。门诊前,等待检测核酸的队伍,又排起长龙。小思再次穿起防护服,开始工作前,她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她不能停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35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