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番禺区南村镇中部,有一条始建于宋朝、有着年历史的古村——南村村,村内分布着不少古建筑、宗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就在这里。 近日,记者来到南村村村委会,在该村理事会理事邬庆楠的带领下,感受这座古村的现代化变化。沿着边岗大街,跨过南村涌,经社街大街,一直向前,一路走街串巷,随处可见,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河涌河水清澈……邬庆楠介绍,如今,九成以上的村民都自建了出租屋,大家的荷包都鼓了,生活过得多姿多彩。 20世纪80年代村里诞生 第一批“万元户” 南村村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十分便利,村内除了兴业大道穿村而过,还临近南沙港快速路、市新路、东乡公路等交通利好。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带动了该村房地产以及服装珠绣、金属结构、化工、铜制品、磨具、灯具等产业的发展。其中,村内的服装珠绣行业非常发达,各类加工厂达多家,占据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南村村属于二级经济,属于该村第13村民小组的庆哥记得,年,村里的第一批“万元户”就是在他们大队诞生的。他说当时由于征地补偿,每人分到几千元,一家几口的,总收入有过万元。村民们有了钱后,有的用这笔钱投资物业或开铺,有地盘的用来建房自住或出租,有的拿来做些小生意等,生活逐渐有了起色。 庆哥记得,到了上世纪90年代,番禺的房地产蓬勃发展,属于晋胜片区和恒美片区的南村村民陆续有征地分红。时代倾城征地亩,所在辖区的村民征地分红达到每人0元。村民有了“第一桶金”,会做生意的,懂投资的,都慢慢发家致富。 今年58岁的全哥是南村村9队村民,他告诉记者,他年退伍回来时,到电缆厂当了一名保安,后来又做过泥水工、村治安队员等。有了征地分红后,他开了一家百货店,后来又建了两层出租屋。“我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买了小车,那时算是村里较早买小汽车的一批人。”全哥说,现在他除了工作上的收入,还有出租屋的额外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邬庆楠说,从20年前南村村没有出租屋,到现在村民几乎家家都有出租屋,这也算是村里这20年最大的变化。从这个变化不但可以看出村经济的发展变化,还可以看出村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南市罗,有仔唔惊没老婆。”这句当时流传广泛的口头禅,正是南村、市头、罗边村村民生活越过越好所引申而来的。 古老街区展现宜业宜居魅力 离余荫山房不远,是大塘边街的永宁里。来到这里,记者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时期:长条麻石的街面、镬耳式青砖屋,还有门楼上的精致石雕,无不彰显着这条年古村的历史魅力。 全长米的永宁里主要街道呈南北东西走向,布局较为规整,是典型的广府传统梳式布局形态。永宁里至今保留着麻石街面,主巷和支巷麻石两侧都留有水渠,每栋青砖大屋也有排水口与水渠相连,据说是旧时街区独有的排水系统。但在村里的其他地方,地面均已进行了硬底化,明渠变暗渠,更有利于环境卫生的优化。 据村里的老村民说,南村村曾有多间镬耳大屋,后来逐渐被拆掉建起了现在的民房。在永宁里,有些房子虽然已改造为现代民房,但墙体墙角依然可见原来麻石砌筑的痕迹。 从永宁里出来不远,就是繁华的沙市下街,再往前,便是南山大道。两条街商铺林立、车水马龙,好又多超市、神圣堂凉茶、大参林药店,以及各类小食店、奶茶店等,林林总总,人来人往,商业非常兴旺。邬庆楠说,南村村有商铺多家,沙市下街和南山大道算是村内最为繁华的两条街。 记者发现,虽然两条街商业兴旺,但总体上秩序良好,也较为干净整洁。邬庆楠表示,这是近年来南村村加大投入,大力整治环境卫生的结果。而最体现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的是南村涌的巨变。 邬庆楠说,南村涌在南村村内有一公里长,几年前还是一条臭水涌。邬庆楠说,以前从涌边转一圈回来,整个人都是臭的,“好似担了一担屎那么臭。”经过这几年的整治之后,现在的南村涌水清岸绿,成为村内一个打卡点。 记者走近河涌边发现,现在的南村涌不但没有异味,涌水还非常清澈,肉眼可见不少鱼儿在游来游去。邬庆楠说,让河涌一直保持清澈是不容易的,做好维护工作也是长期性的。 近几年,南村镇和南村村镇村两级非常重视南村涌的整治和维护。为进一步提高村民对南村涌环境的保护意识,日前,南村村委还联合南村镇东片社工服务站和“绿水清波”党群志愿服务队在南村涌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