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年12月30日清晨,素有“广州中环”之称的广州天河区内,一幢幢摩天大楼还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龙口西路92号天成大厦第一座31楼F室里,一切显得静悄悄的。此时,来自江西景德镇的小保姆齐某刚走出卧室,准备拿吸尘器打扫卫生。 忽然,客厅里一堆东西吸引了她的目光。她正想挪步往前走,骇然看见地上的一堆正是她的女主人。 保姆用吸尘器打扫卫生 保姆本能地走上前去,连叫数声,嗓音在宽敞的客厅显得格外惊惶。女主人穿着粉红色睡衣仰躺在地上,好像没有一点反应。 保姆心想:糟了,肯定是煤气中毒! 待她回过神来,立即抓起客厅的电话,拨通了女主人姐姐家的电话号码。 女主人的姐姐好不容易赶了过来,她的第一反应就是俯下身去摸妹妹的鼻子。然而,鼻下早已没有任何气息。姐姐感到脑袋“嗡”的一声像炸开似的,急忙跌跌撞撞冲到电话机旁,抓起听筒按下了“”三个号码。 遇害者广东女主持人陈旭然 “粤首席电视女主持”伏尸高尚住宅 年12月30日,广州天河区石牌街派出所的民警接到的命令,火速赶往天成大厦。15分钟后,当几名民警登上31楼的F室时,他们还是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女主人和衣仰面倒在光洁的木地板上,脖子和胸部沾有血迹。 而死者本人,正是素有“粤首席电视女主持”之称的陈旭然。 民警随即向天河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报案。 天河区公安分局与天成大厦相隔一条马路,距离仅有米。几分钟后,刑警大队负责人率几名刑警、技术人员及法医奔赴现场。 刑警发现,死者陈旭然的住宅布置得非常简洁,物品也没有翻动过的迹象。保险柜中有10多万元现款,也没有动过,桌上放着2部移动电话、1只价值10多万元的“伯爵”牌手表和2部高级照相机,还有0多元现金。 凶器小刀 在中心现场,技术人员提取了一把沾有血迹的刀。 刑警进一步调查时,了解到死者的钱包不翼而飞,里面有多少财物无人知晓。 法医俯下身去,对死者进行检验。很快发现,死者脖子上有被人扼过的痕迹,身上也有刀伤。经过进一步解剖,确认死者的死亡时间是在29日深夜至30日凌晨2时左右,死亡原因是扼颈窒息致死。 由于死者是广东著名主持人陈旭然,身份比较特殊,以致报案不到两个小时,“陈旭然之死”一下子就传遍了羊城的大街小巷。喜爱陈旭然主持节目的男女观众甚至崇拜者以电话、会面或书信等各种形式相互传送这样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陈旭然死啦——”广州市民口头更有这样的传播:“陈旭然死于情杀!” 陈旭然与黎明合影 传闻四起,刑警发现神秘脚印 陈旭然,生于年,广东肇庆人,自小在广州长大。 自年从事电视工作后,她先后主持过广东电视台的《早晨》、《家庭百事通》等栏目。之后,她又调入该台文艺部,主持《万紫千红》、《共度好时光》、《一周荧屏》等名牌栏目和各种大型文艺晚会。所主持的节目曾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电视节目奖,并被公众评为广东最受欢迎的十大明星之一。可以说,陈旭然在电视观众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常好的。 然而,刑警很快发现,陈旭然被害后,传闻四起,真假难辨。从出租车司机到民航空乘小姐都有着各自的“版本”。 陈旭然工作照 有的说陈旭然拥有千万家财,天成大厦的豪宅将近平方米,价值万。另有3辆轿车:一辆“奔驰”,一辆“皇冠”,一辆“宝马”,并传“奔驰”是某酒家老板所赠。传闻中还提到陈旭然生前有许多异性朋友,其中不乏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企业界巨子。 面对着这些铺天盖地的传言,民警顶住压力,继续从刑事侦察的角度展开调查。他们决心找出真凶,拨开笼罩在这一特殊案件上的重重迷雾。 刑警在秘密展开侦破工作,可有关陈旭然死因的传闻也—浪高过一浪。但不管是“民间传闻”还是不良媒体揭露的“故事”,都未能左右整个案情的向前发展。办案刑警排除干扰,始终不偏离中心现场所搜集到的证据,并一步一步循线追踪,紧紧咬住一个“熟悉大厦情况”的人开展侦査。 办案人员反复察看中心现场,发现楼高33层,32楼没人居住。陈旭然所住31楼的套间外墙没有可供攀爬的水管,凶手根本不能从楼下往上爬。 天成大厦 办案人员站在陈旭然住过的卧室里,仔细察看地面或墙上的每一个斑点,以找出能够带动全案侦破的细节。 这时,一名办案人员打开窗户,把头伸出窗外,突然从空调机上发现了什么,他立刻指给身旁的技术人员看。 技术员俯下身去,发现上面有两只新鲜的脚印。显然,是有人从窗户爬进卧室。办案人员将两只脚印提取后,立即“咚咚咚”地登上了大厦的楼顶。 楼顶的天台铺着白色水泥板,显然格外光洁,看不到任何其他小的东西。然而,一名办案人员走到消防栓前,还是发现了一卷消防水带被人打开使用过。显然,凶手很有可能利用大厦的消防水带从楼顶天台滑到31楼女主人卧室,然后将她杀害,并且很可能是从门卫处溜上楼后藏到楼顶天台上伺机作案的。 天成大厦 办案人员不动声色地下了楼,他们向大厦管理部门询问大楼的保安情况。一名管理人员说:“我们这座高尚住宅外围保安比较严密,小区大门设置闸口,进出车辆要经过保安检查才可进入大厦停车场,而且每座楼的大堂均有保安员值班,大堂和电梯安装有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办案人员一阵惊喜,马上打断管理人员“广告式”的介绍,问道:“第一座有闭路电视吗?” 管理人员点了点头,回答说:“肯定有!” “我们想看一下29日至30日的情况。”办案人员说。 管理人员手忙脚乱打开闭路电视时,却发现画面上什么也没有。他猛地拍了一下大腿,突然对办案人员说:“噢,我忘了,第一座的闭路电视好长一段时间没使用了,好像没打开。” “为什么不用?”办案人员追问。 “以为不会有事……”管理人员嗫嚅道,眼光躲闪着,低头承认这是一次重大失误。 闭路电视监控 办案人员再次登上天台,决定试一试从平台滑到31楼的难度或可能性。半个小时后,一名年轻的消防战士来到平台。只见他熟练地将一根绳子绑在腰间,并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好,随后双手握着绳子,一步一步往下滑,最后踩着空调机,从窗户爬进了31楼F室的那间卧室。 这次验证,表明了凶手利用消防水带滑到31楼的可能性。同时也说明,凶手能想到使用消防水带,一定是熟悉大厦情况的,而且还可能经历过特殊训练。 几经问询,侦查圈锁定湖北籍“打工仔” 正当新闻媒体纷纷扬扬爆炒所谓陈旭然死于“仇杀”、“情杀”之类的粉红色故事时,办案人员开始在现场附近展开侦查。 陈旭然 他们敲开一户户居民的大门,询问是否发现元旦前后有一个形迹可疑的年轻人在附近出现。每户居民都对陈旭然之死表现出莫大的惋惜,并通过各种方式向办案人员报告自己在某日某时看见一个年轻人在天成大厦一带出现的情况。 一名出租车司机对办案人员说:“有个年轻人在凌晨三四点打我的车时,连零钱也没要就奔下车了。” 一位老太太来电说:“我带孙子在小区玩时,一个年轻人只顾匆匆走路,撞倒了我的小孙孙。” 一名保安说:“我认识一个老乡,他曾亲口对我说,他想干一单大的。” 经过几天的外围侦查,办案人员掌握了许多线索。根据各种情况分析,一名来自湖北的打工仔丁国礼有重大作案嫌疑。 此人25岁,湖北省广水市人,曾在天成大厦内打过工,后因表现不良被“炒”掉,现在去向不明。 陈旭然 年1月10日,离陈旭然遇害已过去11天。天河区公安分局每天仍然接到数不清的电话,询问陈旭然一案究竟破了没有。有些人情绪比较激动,责问公安民警为什么迟迟不采取行动,把某某人抓起来审问。办案人员顶住压力,一如既往循着已有的证据展开侦查。 办案人员分析,丁国礼面对每天有关陈旭然的报道,不可能无动于衷,并很有可能潜回老家避风。天河分局经过研究,决定派员赶赴湖北广水,以扩大侦查视线。 20多个小时后,4名西装革履、手提密码箱的“生意人”进入广水市内。他们操着带有浓重地方口音的普通话,询问一些关于收购名贵中药材的市场行情。这些人就是伪装成做药材生意的办案人员。 他们在市井百姓口里了解到,广水并没有什么生意可做,许多青年男女均南下打工谋求发展,很大部分集中在广东的东莞某个镇打工。 务工人群 4名“生意人”似乎有些失望,他们雇了一辆农用车,来到某个村庄。这个村庄不大,住着十几户人家。夕照将田野抹上一层金粉,显得格外静谧。两名“生意人”在村头的一间瓦房里歇脚,另两名“生意人”继续往前面的几栋房舍走去。 两名“生意人”一前一后,走到一户姓丁的农夫家。这时,一只黄狗从屋里窜出来,对着陌生人一阵狂吠。“生意人”显得格外“慌张”,大声求房主出来赶狗。一名年约半百的男人走出来,冲着黄狗责骂了一句,黄狗乖乖地走掉了。 两名“生意人”主动和老头攀谈起来。老头一见“生意人”长相不俗,像是做大生意的阔佬,讨好地问“生意人”为何这个时候来这个地方。 “生意人”大摇其头,诉说被人坑了,生意没做成,连对方的人影也找不到。那个小个头“生意人气呼呼地说:“那人说他住在这村里,可我们问遍了,也找不到这么一个人。” 那个大个头“生意人”对老头说:“老人家,你忙吧,我们走了。” “你们是哪里人?”老头有些留意地问。 “我们是广州人。” “我儿子也在广州打工,不知道他怎么样了。” “哦,他叫啥名字?在哪个工厂?” “叫丁国礼,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还在广州,很久没来信了。” 务工人群 两名“生意人”立即离开了丁家,他们来到村头的那间瓦房里,与另两名“生意人”汇合,4人提着密码箱,旋即离开此地。 四名办案人员离开这个村子后,立即和广州取得联系,要求专案组派专人到东莞查找丁国礼的下落。 谜团止于1月15日上午 东莞某镇,林立的厂房吐出团团青烟,街上走动着南腔北调的青年打工一族。 他们的脸上挂着各种表情:惶惑的,麻木的,惊喜的,思念的,平淡的,伤感的……只有一种东西是共同的:他们辞别家乡,为钱而来。 招工现场 几天来,几名“检查员”不断出入一家家厂房,检査产品质量。当他们被工厂老板领到生产车间时,对25岁左右的男青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关切地询问他们的工作情况和生活状况。有一次,“检查员”在一家工厂进行质检时,发现一名男青年神色慌张。他们警觉地上去问了几个问题。突然,一本书“啪”地从这名青年的裤子里滑到地板上。令人巧合的是,这名男青年正是湖北广水人,以前见过丁国礼,但不知道他在哪家工厂打工。 几天过去了,“检査员”走访了几十家工厂,仍然没有找到丁国礼的影子。然而,在近千名打工仔中走访,终于摸到了一条重要线索:丁国礼很可能在广州黄埔区打工。 于是,“检查员”悄悄撤离东莞,折回广州。 某工厂作业时 黄埔区位于广州城区的东部,是外来打工一族比较密集的地方。黄埔区有上千家工厂,而且每家工厂的情况各不一样。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出一个叫“丁国礼”的打工仔,其难度可想而知。办案人员继续以“检查员”的身份深入工厂,决定釆取“以迂为直”的策略,引出暗藏在某个角落的凶手。 办案人员想:如果说丁国礼杀人后一直藏在广州,那么他肯定已从新闻媒体的报道中知道了被害人的真正身份,也一定知道公众对此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