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青少年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www.csjkc.com/zjtd/m/421.html「本文来源:广州日报」广州博物馆里收藏着一件秦代漆奁,上面刻着“蕃禺”二字。这是有关“番禺”(古“蕃”“番”可通用)这一广州古名早期的珍贵实物记录。同时,它也向我们展现了早期岭南漆器的精彩面貌。“蕃禺”漆奁漆艺被认为是最具东方特质的艺术样式之一,广东漆器则以独特的风貌位列重要位置。尤其到了明清时代声名鹊起,以描金漆艺为代表,享誉海内外。漆艺在中国早在新石器时期即已出现,至迟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中原人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种植漆树。相对来说,岭南漆艺出现的时间要晚一些。广州博物馆收藏的漆奁,是年考古工作者在广州西村石头岗的一座古墓中发现的,呈椭圆长方形,是“蕃禺”地名见于考古实物最早的一例。但它并不是岭南所见最早的漆器。在广州东郊螺岗一座秦军人墓葬中出土的盘、奁、耳杯的残迹,时间要更早,也说明岭南漆器很可能是随统一岭南的秦军将士传入的。“蕃禺”漆奁枢纽港烙印铭文的做法,也是延续中原工律的传统,说明它应是在本地制造,或者是由“蕃禺”郡治所定制。它被认为是秦朝统一岭南并推行郡县制的重要物证。广州出土的秦半两钱、箭簇、牌饰、铜戈等都是秦统一岭南的见证那么,它上面的“蕃禺”是怎样变成今天我们所写的“番禺”的?一些研究者指出,在香港东汉后期墓砖上有“番禺”铭文,可见“蕃”字至东汉时才去掉“艹”。至于“蕃禺”的意思和起源,说法就更多了,一般认为是因城内“番山”“禺山”两山而得名;还有人认为是因在越秀山(郦道元认为早期越秀山即名番山)之隅;也有人觉得这两个字应该解释为当时中国边远地区之意;部分学者还认为“番禺”是由古代越语“布越”一词音变而来,布即人,引申为村庄、聚落,越即越人,“番禺”也就是“越人村庄”,或“咸水”(即盐水、海水)可达的聚落之意。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谢育芬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7811.html |